Pages

Friday, September 4, 2020

硬件補短板、軟件建生態國産“芯”賽道正多方位提速-新華網 - 新華網廣東頻道

ssingkatkata.blogspot.com

 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  題:硬件補短板、軟件建生態 國産“芯”賽道正多方位提速

 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

  一年前,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新生在錄取通知書中收到一枚“龍芯”芯片。一年後,同在這所大學,幾名大四學生用自己設計的芯片“贏”得畢業證書。

  通過加快國産替代、構建自主生態、厚植人才儲備等舉措,國産“芯”賽道正在多方位提速。

  補短板:從“可用”逐漸向“好用”過渡

  新近發布的龍芯3A4000/3B4000,基于自主設計,在CPU芯片內集成了國産密碼算法、安全可信與訪問控制機制。“安全性和性能都進一步提升,同時大幅降低成本。”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介紹。

  作為芯片自主研發的代表之一,龍芯經過近20年積累,目前基本完成硬件“補課”,並從“可用”逐漸向“好用”過渡。曾經的獨木橋,如今有了更多後來者。

  8月底,江蘇昆山,一款工業級5G終端基帶芯片在此發布。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與當地政府合作,正推進該芯片量産。

  工業級5G技術是下一代産業係統的中樞。源自中科院計算所的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石晶林介紹,該芯片具有大帶寬、低時延、高可靠等特點,支持軟件定義,面向工業制造、交通物流、遠洋礦山等領域提供工業級5G解決方案。

 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看來,外部的擠壓也讓我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。“中國IT企業應從追隨國外生態、追趕國外技術,轉變為建設自主生態、根據實際需要研發自主技術。”倪光南説。

  建生態:“做得出”還要“用得廣”

  歷時5個月,中科院主辦的“先導杯”並行計算應用大獎賽收官,産出近百份創新軟件應用成果。

  自今年3月啟動,賽事吸引了全國200多所重點高校、科研機構、知名企業的600多名選手,在基礎算法、人工智能、開放應用三大方面展開角逐。部分優秀作品入選國際學術期刊,獲得國內軟件著作權,為我國並行計算軟件應用生態“添磚加瓦”。

  並行計算能快速解決大型復雜的計算問題,很大程度支撐了算力的爆發。在分類領域,如預測病毒演化、大規模篩選藥物、材料分析、氣象預報等,算力要想大顯身手,離不開特定軟件輔助。

  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遲學斌説,我國支撐算力的硬件發展目前達到世界先進水平,但軟件和應用仍有欠缺。高性能計算機“做得出”還要“用得廣”,凝聚産學研用各方力量,將加快構建從算法到軟件再到應用的良好生態。

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説,近年來,我國逐步構建起高性能計算應用生態,並在2016年實現了國際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最高獎“戈登貝爾”獎零的突破。未來繼續大力加強算法和軟件開發力度、加大應用推廣力度,將帶動整個産業提升。

  育人才:針對性加大創新儲備

  設計、流片、測試、驗證,芯片成功運行——這個夏天,中國科學院大學5名本科生交出一份“硬核”畢業設計答卷。

  這款RISC-V處理器芯片,基于110納米工藝完成流片,可運行Linux操作係統。盡管不算非常先進,但成功實現了中國科學院大學首期“一生一芯”計劃的目標。該計劃旨在讓本科生設計處理器芯片並完成流片,以培養具有扎實理論與實踐經驗的處理器芯片設計人才。

  高校加快培養更多國家緊缺的高技術人才、地方爭相引進集成電路領域頂尖團隊……“中國芯”創新,離不開人才儲備。

  為彌補我國芯片産業人才缺口,國務院今年8月印發的《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産業和軟件産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政策》中專門強調,加強集成電路和軟件專業建設,加快推進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設置,支持産教融合發展。

 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凝暉説,打造具有貫通性和挑戰性的實踐課程,擴大相關人才培養規模,並縮短從培養到投入科研與産業一線的周期,有助于又多又快地培養處理器芯片設計人才。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September 04, 2020 at 04:36PM
https://ift.tt/2F1vX9w

硬件補短板、軟件建生態國産“芯”賽道正多方位提速-新華網 - 新華網廣東頻道

https://ift.tt/3hFOAhY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